中新网北京3月7日电 两会期间,中国**工作报告持续受到海内外关注。从稳房价、刺激消费到创造就业,多家外媒深入解读中国在稳增长上的“主动作为”,并预测,以财政发力带动基建投资,或是今年拉动经济的重要抓手。

资料图:四川省青神县,正在建设中的虎渡溪航电枢纽工程。(无人机照片)中新社记者 刘忠俊 摄 “稳”字当头 中国如何主动作为 国内生产总值增长5.5%左右;城镇调查失业率全年控制在5.5%以内;居民消费价格涨幅3%左右……中国**工作报告提出的主要预期目标,引发海内外广泛关注。 新加坡《联合早报》提出,中国设下的5.5%左右的经济增速目标并非唾手可得,需要基础设施建设着重发力,也取决于楼市回暖进程和国际局势走向。 《联合早报》援引华侨银行大中华区研究主管谢栋铭的观点指出,与不可控因素较多的出口和消费相比,以财政发力带动基建投资,更符合**工作报告中提出的“主动作为”,预计是今年拉动经济的重要抓手。 法国《回声报》称,中国**将“稳”字作为2022年工作的“重中之重”,承诺将实行“更有针对性和可持续性”的刺激措施,加大稳健的货币政策实施力度,稳地价、稳房价、稳预期。 美国《华尔街日报》注意到,中国今年5.5%左右的经济增长目标,“是高基数上的中高速增长,体现了主动作为,需要付出艰苦努力才能实现。” 美国《纽约时报》提出,中国将2022年的经济设定在稳步扩张的道路上,会优先考虑增长、创造就业和增加社会**。

资料图:北京市朝阳区举办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招聘活动。中新社记者 富田 摄 下调赤字率 财政政策需提升效能 中国2022年**工作报告中,赤字率拟按2.8%左右安排且比去年有所下调,颇受外界关注。 美国《华尔街日报》注意到此番中国财政部的表态。报道提出,中国2022年积极的财政政策要提升效能,更加注重精准、可持续。 印度《商业标准报》援引法国巴黎银行中国区副总经济师杰奎琳·荣的分析称,“2.8%的赤字率显然是为了中长期财政政策的可持续性而设定的。”分析认为,即使财政赤字不扩大,中国**对经济的财政支持力度也将保持强劲。

资料图:山西太原,消费者在超市选购蔬菜。 中新社记者 张云 摄 扩大内需 拉动国内经济发展 路透社援引分析人士的话称,中国**工作报告提出增强内需、推动消费持续恢复并支持新能源汽车消费,属于稳增长的范畴,可能对相关板块构成不错的提振。 俄罗斯塔斯社报道提出,中国**或将在近期讨论刺激消费的新政策。报道注意到,中国财政部副部长许宏才此前提到,2022年,税收优惠政策将主要涉及科技、医疗和教育等领域。

资料图:福建省福州市一处正在建设中的房地产楼盘。中新社记者 张斌 摄 “房住不炒”主基调不变 美国***认为,中国制定的经济增长目标,将焦点重新放在财政刺激上。中国今年能否实现增长目标,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稳定房地产市场的政策措施是否有效。 路透社援引分析人士的话指出,在房地产层面,中国**工作报告并未改变“房住不炒”的主基调,继续强调“三稳”及因城施策,促进房地产业良性循环和健康发展。但“做比说重要”,房地产稳才能经济稳,放松已在需求端实际演绎,今年政策料将着力稳地产投资。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5312317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hanxikuangchan.com/news/86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