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18年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总书记谈到“展形象”使命任务时着重强调,要推进国际传播能力建设,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向世界展现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和中华文化影响力。如何讲好中国故事,建立起属于自己的话语体系,让世界各国能够更好地理解并接受中国的表达方式,未来的外宣工作亟待破题。 10月11日下午2点,由中国网策划、中国网和北京科技大学共同主办,在北京科技大学外国语学院举行的“青春·爱国之讲好中国故事——‘青年传习社’走进北京科技大学”主题活动,为到场的嘉宾和青年学生提供了一个交流、求解如何讲好中国故事这一课题的平台。中国传媒大学媒介与公共事务研究院院长、高级研究员、国防部原新闻发言人、新闻局原局长杨宇军作为主讲人,用一个个生动鲜活的事例,阐述了新时期讲好中国故事应该注意的问题。以下是他的讲话摘录:
杨宇军进行现场分享。 新时期如何讲好中国故事,这是一个紧迫又现实的问题。中国人民大学重阳研究院的执行院长王文先生近期在哈萨克斯坦首都努尔苏丹的哈佛大学亚太与国际关系年会(HPAIR)上,用了半个小时讲述《全球崛起的中国资本:机遇与挑战》。演讲结束后,一位年轻人站起来彬彬有礼地说道:“您讲得很有意思,但是太像官方宣传了。”这样一个评价是很出乎意料的,因为王文先生为了这样一场演讲做了充分的准备,但是他的演讲并没有满足这位年轻人的期待。其实类似这样的事情我也亲身经历过,2015年随同一个代表团赴美国访问交流,在与哈佛大学的专家学者座谈时,一位美国学者在多个问题上批评中国,而我毫不留情当场予以反击。那位学者面红耳赤的评论道,你这是一个爱国主义者的回答。我回应他,难道你不是一个爱国主义者吗?他只好尴尬地两手一摊,“是的,我也是”,这样辩论双方算是打个平手。但是事后我想,我讲的那些道理说服美国人了吗?或者说台上的美国学者听不进去,台下的美国观众听进去了吗?显然这两个答案都是否定的。 坦率地讲,王文先生和我都有不少同外国人交流的经历,但是依然会遇到这样的问题,我们讲的别人不一定听,听了不一定相信,更不要说帮助中方去做传播。***总书记指出,要创新对外宣传方式,加强话语体系建设,着力打造融通中外的新概念新范畴新表述,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增强在国际上的话语权。 如何能加强对外传播工作呢?这方面需要讨论的内容非常多。这里有三句话的体会愿意和大家分享。 第一句话“身教是最好的言传”。许多外国人对中国毫不了解或者一知半解,其中很多是由于道听途说,甚至以讹传讹。外国人了解中国的渠道,有的是通过各类新闻媒体,有的是通过亲朋好友间的口口相传,但其中非常重要的是通过与中国人的亲身接触而得出的个性化结论。在这个角度上看,我们每一个人都是中国理论、中国实践、中国文化的传播者,都是外国人了解中国的一个重要窗口。在战争年代,斯诺、史沫特莱、斯特朗等许多外国记者对中国***的政策主张和斗争实践做了大量报道。除了他们对***的支持同情,我觉得很关键的是***、周恩来、朱德等一大批中国革命领袖以及***领导下的大量军民用自身的行动感动了他们,争取了他们。当西方少数人士对“妖魔化”中国乐此不疲的时候,如果我们每个人在与外国人士接触时,都能够用我们个人的言行举止“去妖魔化”,我认为这是对西方**宣传的最有力回击。反之,如果我们在日常言行举止做得不好,给人家留下不好的印象,就会加深人家对中国人的敌意。 这一点在全媒体时代尤其突出。在传统媒体时代某一个体与外国人的接触言行,只能影响到一个人或者几个人,除非碰巧有记者把这件事记录下来报道出来。但是在全媒体时代**都是记者,**都有麦克风。我们每个人的任何一点善举都可能被放大,任何一点恶行也都可能被广为传播。因此每一个中国人在讲好中国故事之前,首先要做好中国故事,因为我们不仅仅是讲中国故事的人,而且我们也是中国故事的主角。 第二句话:“酒香也怕巷子深”。过去有一句话叫做“酒香不怕巷子深”,但这只是适用于信息不发达的时代。进入传统媒体时代,如果你掌握足够多的媒体**,掌握信息传播的主渠道主平台,那么你也可以矜持一点,人为控制信息传播的节奏和力度。但是进入到全媒体时代,这种做法越来越跟不上形势的需要,因为人们获取信息的平台日益多样,渠道更加丰富。如果只有酒香,但是藏在深闺人不知。那么别人又如何了解你呢?更重要的是,如果你不主动展示自己的形象,别人要去攻击你抹黑你,你又能怎么回应呢?这方面的事例非常多。比如说华为公司最初的国际公关战略是比较矜持内敛的,其结果是国外受众不知道华为的真实情况,于是遭遇了外界不停地抹黑和指责。直到去年年底加拿大非法扣留了华为副总孟晚舟之后,华为公司才彻底改变了策略,去年12月首次邀请部分外国主流媒体驻华记者到深圳总部参观*访座谈交流,此后,华为公司的诸多高管特别是总裁任正非经常接受媒体*访。现在华为公司在国际社会上的知名度、美誉度都是与一年前相比不可同日而语的。某种意义上可以说,美国**对华为的打压使得华为陷入舆论漩涡,而华为通过主动出击,积极传播,在舆论斗争中实现了化危为机。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5312317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hanxikuangchan.com/news/76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