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
7月16日,由中国社会保障学会主办、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资助的第九届全国社会保障学术大会在北京举行,本次会议主题为“增进民生福祉与优化社会保障结构”。 会议现场 第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中国社会保障学会名誉会长***和民政部副部长唐承沛、全国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办公室副主任赵川东为大会致辞;人力**和社会保障部副部长李忠、国家医疗保障局副局长黄华波、原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副部长王东进
[摘要]数字经济有智能发展、平台发展和生态发展等三个特征,这三个特征融合为共享性。智能发展通过机器人、人工智能等智能系统,生产出巨量和优质的产品和服务,有利于处理好发展中人与机器人的管控、协作和人机分工的劳动关系;平台发展可以共享机会、**和过程,注重物品使用而不必样样拥有,省去不必要的投资,有利于处理好发展中人与人对**、机会和过程以及成果的分配关系;生态发展以轻资产为主,在数字化条件下
探寻新时代青年的社会创业之路加强和创新市域社会治理已成为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持续提升我国社会治理效能的一项重要工作。面对城市化进程中出现的复杂社会需求和治理问题,全国各地就市域社会治理进行了多层面的创新探索。其中,推动社会企业(以下简称“社企”)发展就是促进社会治理创新主体多元化、调动社会**参与社会治理的一项重要探索。 社企是以创新商业模式,通过市场化、商业化手段实现社会使命
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深入分析当前“三农”工作面临的形势和挑战,对2025年“三农”工作作出具体部署安排。其中一个重要着眼点就是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步伐,推动农业基础更加稳固。精准把握农业现代化发展趋势,明晰推动农业现代化的关键任务,是实现农业增效益、农村增活力、农民增收入的必然要求。 综观世界农业现代化发展进程,农业机械化、智慧化、绿色化、融合化等发展趋势明显
《扩大内需战略规划纲要(2022—2035年)》明确提出“深化改革开放,增强内需发展动力”。用足用好改革这个关键一招,实行更高水平开放,能够为深挖国内需求潜力、拓展扩大最终需求提供强大动力。 深层次改革,为扩大内需提供制度保障。一方面,改革增进市场活力,推动企业投资。经济体制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通过紧紧围绕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完善产权保护、市场准入、公平竞争
根据中国作家协会网络文学中心发布的《2023中国网络文学蓝皮书》,截至2023年底,我国网络文学用户规模达5.2亿人。作为触达受众最多的文学样式,网络文学领域需要“正确运用新的技术、新的手段,激发创意灵感、丰富文化内涵、表达思想情感,使文艺创作呈现更有内涵、更有潜力的新境界”。当下被热议的人工智能生成内容(AIGC)已经成为网络文学发展的新引擎,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创作
【第538期】杨小冬:文化自信是文旅融合赋能乡村振兴的内生动力 文化自信是乡村振兴的基础,也是乡村内聚力的纽带和集中体现。当前,乡村发展内生动力疲软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缺乏文化自信,难以使乡土文化**转换成文化资本和社会财富。 文化与旅游具有天然的依存共生关系,加强乡村文化与旅游深度融合是破解乡村发展困境的关键。乡村文旅融合要以文化自信为驱动,通过深入挖掘乡村文化**打造差异化的文旅产品
“水绕沙堤曲,春看御柳眠。柔条轻著雨,嫩叶暗抽烟。”这是古人笔下的玉河。如今,玉河已成为北京一条亮丽的景观河道,它更是大运河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珍贵的历史遗迹。10月30日,“以河为媒——沿着大运河看中国”(北京站)网上主题传播活动走进玉河。记者获悉,玉河北段已成为市民游客的休闲、观光打卡地,玉河南段保护修缮预计3年内完工,届时将呈现水穿街巷的美景。 玉河河道可近距离观看古迹
人才是实现民族振兴、赢得国际竞争主动的战略**,做好人才工作、发挥人才引领发展作用,是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工作。深化人才发展机制改革,营造良好的创新生态环境是重要因素。如何联系新时代新征程的实际,为青年人才发展营造良好的创新生态环境,是理论工作者应该重点关注和思考的。必须依靠改革激发青年创新源动力,切实让青年人才这一“关键变量”持续转化为驱动高质量发展的“最大增量”。
今年以来,随着疫情防控平稳转段,我国市场需求逐步恢复,生产供给持续增加,经济增长恢复向好,小微企业总体也呈现出平稳运行态势。二季度的3个月,“经济日报—中国邮政储蓄银行小微企业运行指数”分别为49.5、49.5和49.6,位于景气线附近、平稳略升;市场指数分别为50.8、50.5和50.4,信心指数分别为53.0、52.7和52.2,均处于景气线上,说明市场正在逐步回暖、小微企业信心正在逐步恢复